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2022年度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指南
1.簡介
“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是自然資源部首批建設的部級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國土資廳函【2018】316號),由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甘肅省自然資源廳主管,依托甘肅有色工程勘察設計研究公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江蘇綠之源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美麗華夏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共建。中心旨在大力推進高寒干旱區礦山環境修復工程技術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催生新動力、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新技術研發、資源共享,全面提升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廣水平。
“中心”以暨有工程技術成果推廣應用為基礎,以項目市場化運作為支撐,以礦山地質環境修復為發力點,以在修復技術上引進推廣一批、已有工程技術成果轉化一批、新研究一批為方向,竭力形成“產、學、研、用”相互支撐的良性循環工程技術創新平臺。目前,已在金屬礦山修復、塌陷區治理、邊坡修復、鹽堿地治理、墑情監測與排水、灌溉、廢氣處理、種植綠化、水體景觀治理等方面形成技術成果、專利66余項。
2.開發課題主要資助方向
“中心”圍繞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市場需求,秉承自身優勢,設定三個研發方向:
(1)礦山地質環境復綠技術。
(2)礦山水土環境修復技術。
(3)礦山塌陷區安全預測技術。
歡迎具備高級技術職稱或博士學位的科技工作者申請本“中心”開放課題研究工作。申請者需首先提交申請書,闡述項目研究背景、主要內容、研發方法、技術路線、預期目標、現有工作基礎、研究周期以及申請金額等,“中心”在同行專家評議的基礎上,經技術委員會專家評審,擇優資助。
3.申請條件
(1)從事礦山地質環境修復理論、應用和技術研究,且具有高級技術職稱或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年齡一般不超過45歲),其他研究人員應提供2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同行專家的推薦意見。申請人員年齡均應未滿45周歲。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高級研究人員。
(2)每位申請人只能申請1項開放基金課題。
4.申請程序
(1)申請人需按申請書要求填寫。申請書一式三份,經申請人所在單位同意并加蓋公章后,于2022年7月1日前提交至本中心,同時將申請書電子版發送至聯系人郵箱。專家推薦信(若需)的掃描件隨申請書電子版一并發送。
(2)按照“公平公正、擇優支持”的原則,中心將組織同行專家對申請書進行評議,由中心技術委員會進行評審,確定資助課題和經費額度,于2022年7月底前公布,并通知申請人。
(3)獲得資助的申請人應根據評審意見形成合同并完成簽訂,撥付經費后實施。
(4)已獲得其他有關部門立項支持的項目不得重復申報。
5.基金經費
每項課題研究經費3-7萬元,研究周期1年,自項目批準日期起開始執行(特別情況除外)。項目經費使用須符合《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開放基金管理辦法(試行)》。
6.結題驗收
(1)開放基金課題所發表論文及所取得的成果歸課題申報者單位和“中心”共同所有?!爸行摹遍_放基金課題成果(包括論文、專利、專著等)統一署名“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蘭州,730000(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in the Alpine and Arid Regions, MNR Lanzhou,730000)”同時在致謝欄或首頁腳注標注“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開放課題編號”。由開放基金資助研發的新技術、新方法、應用轉化成果等,納入中心成果庫。
(2)除成果報告外,至少還應完成以下與課題研究內容相關的1項成果,該項成果考核時限可在結題評審后延期半年完成。
1)申報或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專利1項;
2)形成技術轉化落地方案,或啟動1項技術工程化落地示范,或完成1項技術工程化落地示范;
3)形成1項標準規范建議或完成1項標準規范(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
4)申報或取得軟件登記1項;
5)公開發表1篇或以上學術論文(核心期刊及以上);
6)形成書稿或出版專著1本;
7)申報或取得市級以上獎勵1項。
(3)獲資助的課題負責人應嚴格按照《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開放基金管理辦法(試行)》開展課題研究,在課題實施中期按要求向中心遞交工作進展報告。課題結題后的一個月內,課題負責人應將全部電子版成果以及成果鑒定材料報送至中心存檔,延期完成的研究成果應在成果完成或發布后提交至中心。延期仍未完成的課題負責人,中心將不再接受其課題申請。
7.聯系方式
聯系人:馮永林
聯系電話:13893453630
電子郵箱:715644192@qq.com
聯系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東崗西路525號(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郵編:730000
附件三: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開放基金管理辦法.pdf